以下文章转自:《爱美之家·读书版》
网瘾“精神病”出炉标志当前学术泛滥成灾
–对网络成瘾被列为精神疾病的几点质疑
文/苏湘迅
北京军区总医院陶然称他四年对3000多人进行研究之后就得出一个结论:网络成瘾跟赌博成瘾和酒精成瘾一样都是精神疾病。他又说:不要把所有长时间上网的人都列为网络成瘾者。大约10%的年轻用户有网络成瘾综合征,其中70%是男性。
他还以他女儿为例,对他女儿的网络游戏进行试验,发现网络游戏很迷人,吸引他玩了几乎整整一夜。然而,跟毒品不同,网络不会产生依赖性,接受治疗的人大多数能治好,他说成功率在70%左右。
网瘾话题再次浮出水面,在经历几年后的拯救行动后,这次是出自著名的军区总医院,不知道北京军区总医院,有没有军转民,为何不从共产主义出发,降低网瘾者的治疗成本呢?或者国家或者游戏企业各出三分之一,这样网瘾者出三分之一的费用呢?
当然张书乐直接指出了问题所在,这些标榜网络成瘾的鉴定者们,是为从网瘾治疗者身上获得巨额的利润,一个不再成瘾的网瘾者成为“正常人”后,要花费数以千甚至上万的人民币,而在当前金融危机到来之际,界定网瘾为精神疾病,颇有趁火打劫的味道。
原来这个标题想写成这个样子“对网络成瘾被列为精神疾病的几点质疑”,然而再深入想想,是陶然实在不懂互联网。网络游戏在互联网里,正如大海里的一滴水一样。按照陶然的理论,互联网上好多问题都可以是“精神疾病”。
其实是陶然们为了一味治疗而卖的药,其实陶然们不懂互联网者的心理。按照陶然们的理论,未来80后,90后,2000后们,使用网络的人越来越多,网络精神病将源源不断,那由此带来的民事或刑事上的对他人或公共财产的伤害是否负法律责任呢?
网络游戏成瘾的主要原因是责任意识缺失,其背后的主要根源是部分网瘾者的家长无时间管孩子,放任之。学校对网瘾课程的关注不够,认为网络是祸水,对网瘾问题如同性问题一样,总是回避,最终导致学生自身不够。。。
如何对网络游戏说不,对很多人来说,确实比较难,网络游戏如同烟酒一样,如何把握一个度?这个对游戏者本身来说也是个挑战。挑战背后的根源是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依赖心理的突围。
“精神病”,从医学上讲,就是相对正常人的不正常人,但放在网络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说,因为上网过长,沉迷网络而成瘾,一个不懂互联网的人,居然对着互联网玩起了大棒,怎样怎样就是精神疾病。
照这个说话,Google,QQ,盛大,网易,新浪等公司领导岂不是都是制造精神疾病的源头?
治好了几个沉迷网络游戏的,就说网络成瘾是精神疾病?这个很荒谬。有网络成瘾只是说这些人对网络的依赖比较强,但有的人是因为不得不工作,比如门户的网络编辑等等,但有的人是在玩游戏。
用那句话来说,有的人是在做互联网(包括新闻信息加工等),有的人是在玩互联网(娱乐),有的人是在用互联网(电子商务),而网络游戏充其量只是互联网娱乐的一小部分。
众网友,有十年网龄的网友中又有多少得了网络“精神病”呢?这些人在实践着网络的应用价值,创造网络对社会发展,对社会和谐的贡献。而由劲舞团等游戏系列引发的痴迷网络只是极少数人过度依赖网络,只是实现的娱乐价值,因娱乐而病?这个网瘾“精神病”的出炉是否标志当前学术泛滥成灾呢?还是用潜在的商业化的烙印来理解当今的“医道”?
本文欢迎争议,争议地址:《爱美之家·读书版》
转载声明:本文原创,仅代表个人言论,与任何官方或非官方组织无关,文章欢迎转载,转载前请联系作者授权:
MSN:js20081#hotmail.com
QQ:355598289
Email:jssxx#163.com
(请将#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