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8-07-28

写在反垄断法即将推出之际,马云通过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领域垄断了一段时间后,通过淘宝抵制ebay,业界传阿里雇写手抵制网店有序注册,怕百度的电子商务抢淘宝,和百度干仗众所周知……虽然中国雅虎败下阵下,转型口碑网下面的地方分类公司,然在SAAS软件联盟之后,马云试图在投行领域创造再垄断,大家都来找我借钱,我要和大家共度冬天。


 


最近一直在玩一个创业游戏,是由TechWeb Home发起的,在“创业游戏”的发展中,大家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资金的问题。从虚拟到现实,有些不得不让我们去思考,对传统中小企业来说,也就是现金流的问题。
 


在创业游戏里,官方提供了贷款服务,只要是合法成立的公司,都可以享受贷一万五,还三万,当然有时间,一般是十天后,开始还,分六天完成,基本上大家都能还上三万贷款;那么在生活中,给我们什么思考呢?银行是不会随便给你贷款的,是分三六九等的……


 


现在据说,马云要搞企业扶持政策,这对企业来说,有可能是好事,毕竟现在企业遇到一些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啊。


 


这是否标志阿里巴巴在转型呢?私募在中国已经不是新鲜话题,在北大光华听课,听得最多的,就是私募话题,不仅金融办的霍学文们在关注北京的金融战略布局,更主要的是中国的新资本市场正在形成,在这个时候,阿里意图发展金融信贷业务,对企业来说,雪中送炭之后试图再垄断。


 


阿里是在上市后做出这番举动的,这样的决策对阿里来说,其实不仅仅是对阿里,是对整个金融市场,对企业的融资问题,对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在填补“空白”,因为在我的北大听课中,听得最多的就是金融私募方面的内容,在私募行业,虽然风险也高,但是回报也高,这就是企业的高利润。对于阿里来说,可能是座新的金山,也可能是新的垄断 的开始。


 


对中小企业而言,送钱,改善现金流环境,是企业很需要的,马云这样的“革命”性举措,有可能带来什么?成为风向标后,有钱的集团公司都来给中国企业送钱。因为现在中国金融主管部门已经允许企业开办500万以上的信贷业务,尽管不能像银行一样吸储,但对企业来说,涉足金融领域,已经有了政策保障。


 


我知道的现在做私募(投融资)业务的,有联想旗下的宏毅资本,所创造的价值(利润)据说超过了联想公司除投融资业务的GDP总和两倍还要多;今日资本的徐新曾帮助网易,某些投资腾讯的,投资搜狐,投资百度的收益就不在话下了,而深圳深南大道上的创新资本现在专做私募这块…….据说现在社保基金也要投部分进私募…….


 


当前中国投融资非常火热,马云决定涉足投融资游戏,对于阿里的身价来说,可能是资本市场的一种“创新”,毕竟马云抓住了一个机遇,就是现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少,马云能否再创造一个奇迹?创造奇迹之后,马云又打算做什么样的坏事呢?马云和周鸿祎,一个是半斤,一个是八两。过冬天是假,炒作是真,我们看马云多元化能走多远。


 

2008-07-25

最近一直在玩一个创业游戏,是由TechWeb Home发起的,在“创业游戏”的发展中,大家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资金的问题。从虚拟到现实,有些不得不让我们去思考,对传统中小企业来说,也就是现金流的问题。


 


在创业游戏里,官方提供了贷款服务,只要是合法成立的公司,都可以享受贷一万五,还三万,当然有时间,一般是十天后,开始还,分六天完成,基本上大家都能还上三万贷款;那么在生活中,给我们什么思考呢?银行是不会随便给你贷款的,是分三六九等的……


 


现在据说,马云要搞企业扶持政策,这对企业来说,有可能是好事,毕竟现在企业遇到一些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啊。


 


这是否标志阿里巴巴在转型呢?私募在中国已经不是新鲜话题,在北大光华听课,听得最多的,就是私募话题,不仅金融办的霍学文们在关注北京的金融战略布局,更主要的是中国的新资本市场正在形成,在这个时候,阿里意图发展金融信贷业务,对企业来说,极有可能是“雪中送炭”。


 


阿里是在上市后做出这番举动的,这样的决策对阿里来说,其实不仅仅是对阿里,是对整个金融市场,对企业的融资问题,对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在填补“空白”,因为在我的北大听课中,听得最多的就是金融私募方面的内容,在私募行业,虽然风险也高,但是回报也高,这就是企业的高利润。


 


对中小企业而言,送钱,改善现金流环境,是企业很需要的,马云这样的“革命”性举措,有可能带来什么?成为风向标后,有钱的集团公司都来给中国企业送钱。因为现在中国金融主管部门已经允许企业开办500万以上的信贷业务,尽管不能像银行一样吸储,但对企业来说,涉足金融领域,已经有了政策保障。


 


我知道的现在做私募(投融资)业务的,有联想旗下的宏毅资本,所创造的价值(利润)据说超过了联想公司除投融资业务的GDP总和两倍还要多;今日资本的徐新曾帮助网易,某些投资腾讯的,投资搜狐,投资百度的收益就不在话下了,而深圳深南大道上的创新资本现在专做私募这块…….据说现在社保基金也要投部分进私募…….


 


当前中国投融资非常火热,马云决定涉足投融资游戏,对于阿里的身价来说,可能是资本市场的一种“创新”,毕竟马云抓住了一个机遇,就是现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少,马云能否再创造一个奇迹?我们拭目以待。

2008-07-23

杀毒话题之龙门阵:互联网的免费VS收费

 

心存几个疑点,其中,免费的360到底给江民、瑞星们多大的压力?



回首盛大免费,简直就是对网络游戏的洗牌,先是华尔街对盛大“刮目相看”,然后基本上是变相收费,最典型的要数热血江湖,劲舞团,QQ(QQ道具开了先河,虽然现在不是一技独秀)



瑞星的马总为我们做了解答。(大家去看那视频)



360到底是杀木马的还是杀病毒的(定位)



虽然说360定位杀毒软件,但我以前常用它来查木马,而且比起windows优化大师,360给我们的是更多的傻瓜界面,包括启动组,微软打补丁的助手。



杀毒软件商业模式之辩:免费与收费



流量之争议,部分免费,360并不是传说的永久完全免费,且用的别人的产品,加壳后叫360。



360的赚钱之道,不禁让我想起了熊猫烧香的灰色产业链,也就是说病毒可以赚钱,那“免费”的360,也有自己的道,搜狐的帅锅说互联网不是做慈善的。。。。。。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以盈利为目的。杀毒软件也不例外,360的赚钱之道虽然尚未浮出一角,但猫腻肯定不少,毕竟:一没有免费的午餐,二,奇虎的头羊不是省油的灯。



实用,价值,裸奔之外的王道 收费的方式悄然潜入



虽然,有部分人喜欢“裸奔”,(不装杀毒软件),但对企业,对多数用户来说,对不善于装系统的用户来说,有个杀毒软件做“护航使者”,是众望所归的,实用,价值,是多数网民的期待,于是,付费,用正版的杀毒软件,有了归属。



至于杀毒软件是否专业,是否让用户喜新厌旧,这个选择权在用户手上,而能成为用户“王道”选择的,就是专业。



持续的更新病毒样本库,虽然现在杀毒软件,还没有形成传统意义上的批发市场,但从本期龙门阵来看杀毒软件的免费与收费,归根到底,还是换种方式来收费。



无论是广告,还是其它增值方式,作为商人,总有掏你油水的策略,三岁小孩可能不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对用户来说,试图用免费套牢部分用户,未尝不是种尝试,或为3721之后,打流氓软件之后的又种“创新”。姑且叫“收费的方式悄然潜入”,套一套,安全套牢,套钱在后。


时间真快,不是丁香说,还真忘记了。那天,天下着小雨……





IT龙门阵第一期是在清华南门的三角地,当时那天,主要人物有刘兴亮,米晓彬等





我和郑新疆(CHINABYTE)、赵福军(资深1评论)在中关村找了个地,匆匆填了下肚皮,赶到三角地的时候,已经开始了。





是丁香在那负责签到。





原本有两个主题:吕伯望作趋势分析,和辩论(PK)当时一个热门话题,当时有个热门事件,具体不记得了





后来就是变成吕伯望的时间过长了,加上是第一期,第二天大家都上班,9点后,我们就陆续离开了……





当时坐了一屋子人。还是很热闹的,柳华芳和詹鹏好像也去了。





IT龙门阵就是在喧闹的交流中一期期走过来了,现在的影响力不可低估。。。大家有目共睹哈

2008-07-17

参考百度专题:
http://finance.baidu.com/zt/2008zhym/index.html
 
数据摘录如下:
中国最具影响力时政类媒体
     南方都市报
     广州日报
     新京报
     华西都市报
     大河报
     新闻晨报
 
点评:
参考消息的影响力如何?南方周末呢?
————————
中国最具影响力财经类媒体


     广州日报
     成都商报
     北京晨报
     北京青年报
     东方早报
     重庆商报
 
点评:
这一组居然没有一个是专业《财经》的,而在下面的产业类媒体里却有不少财经类的

———————–
中国最具影响力文娱类媒体
     新京报
     北京娱乐信报
     扬子晚报
     羊城晚报
     晶报
     齐鲁晚报
 
点评:
娱乐是不是数奇虎网,猫扑呢?娱乐圈内的媒体就这几个?

—————————-
中国最具影响力社会类媒体
     南方都市报
     京华时报
     新民晚报
     法制晚报
     都市快报
     楚天都市报
 
点评:
羊城晚报的影响力呢?扬子晚报呢?

————————
中国最具影响力体育类媒体
     竞报
     潇湘晨报
     现代快报
     东南快报
     半岛都市报
     华商晨报
 
点评:
居然没有一家体育专业类的报纸,CCTV5也没有

—————————-
中国最具影响力汽车类媒体状元
     新京报
     深圳特区报
     新闻晨报
     华西都市报
     京华时报
 
点评:
汽车类的我不专业,但专业汽车类的媒体,汽车之家,太平洋汽车呢?平面的就不说了

——————————–
中国最具影响力产业类媒体
     第一财经日报
     财经时报
     每日经济新闻
     北京商报
     上海证券报
     中国证券报
 
点评:
产业类的《经济参考报》呢?

—————————–
传媒人眼中中国最具影响力杂志
       第一财经周刊
     IT时代周刊
     环球企业家
 
点评:
《半月谈》《南风窗》《瞭望》呢?

————————–
 
 安徽省最具影响力社会媒体
  合肥晚报
—————————–
 
中国最具影响力都市报网站
     京华网
     新民网
     奥一网
     大渝网
————————-
中国最受尊重中央网站


     新华网
     人民网
 
点评:
 
中国新闻网,中国经济网,属于什么类型的?


 


百度,你该向中国媒体界道歉,真诚地道歉!!!

对百度竞价排名合理性的质疑 -兼讨论搜索规则
 
竞价排名,某人的创新,却违反了互联网的搜索规则,也就是谷歌不使用竞价排名,成为百度使用竞价排名的借口。
 
竞价排名,能给企业带来多少好处?
 
同一类型的企业,如果从搜索角度来看,你只有使用竞价推广规则,才有可能获得网络推广?
 
中国的行业企业,同类比的企业,多了不能再多,都使用竞价排名的时候,下赌注最高才有可能获得市场?
无意中形成了恶性竞争?
 
谷歌为什么不使用竞价排名,难道谷歌的策略就是错了?


竞价排名到底是给竞价企业带来了好处,还是给使用竞价规则的企业带来好处多?


 

竞价排名眼睁睁地看着钱白花花地流逝……有业界人士惊呼!


 
恶意点击后果很严重
 
为了从点击付费里分享,恶意点击,搜索公司给用户赔偿损失吗?恶意点击没商量?


 


探讨邮箱:zibenchina@163.com

2008-07-07

浅探SNS和blog之间的是是非非 –也说麦田的“换个方式”写博客


文/苏湘迅


麦田同学的大作《麦田:博客已过时…考虑永久关闭我的博客 》,有些方面稍微有些想法,欲请麦田同学斧正。 SNS是个集成者,如果没有日志(blog)的SNS会是什么样?换个方式写博客,大约是麦田同学想表达的想法。


麦田同学一开始就说自己是一个活跃的博客(blog)作者,这正是本文值得关注的一个起点。为下文中所涉及的写博客的人稍稍定义下范围,下面所提到的写blog的人(作者)至少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同时又需要把自己声音传播出去的草根,比如程天宇、王炳叔、洪波、付亮、老杳、小刀马等。



笔者尝试浅探这些人写的博客,所写出的博客至少目前看来是带有观点性的,有见地的话题,关注这些博客观点的传播或许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事情的起因就是麦田同学倡导放弃写公开博客…..而SNS,是一个相对集成的观点性平台,一个用来加加减减的工具。


SNS围墙规则带有不可搜索性,易导致信息不对称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带来的针对“人肉”的恶意搜索,对于SNS现在的不可被搜索属性,依然有价值,但也可能带来优秀文章,见地、观点被有可能埋没。



blog当初的本原,是blog的私密空间,是以供自己的朋友看的日志为主,甚至更多的是自娱自乐;而现在SNS基本成了blog当初的“皮肤”(外壳),现在SNS下看到的blog,可以看成当初blog创立者的初衷,当初blog不是针对大众阅读的,现在SNS只有特定的注册用户,乃至好友才能看到相关日志。



SNS网站现状影响“观点”传播  围墙突围与开放



由于网站运营策略不同,当SNS在实名影响下,并不意味着非SNS网站的blog就因此消亡,因为还有需求存在,有人需要读它。比如传统媒体下的网站,由于其运营的特殊性,blog依然存在。事实证明,恰巧是这些草根的见地、观点,在满足我们的精神用膳。


如果说SNS为我们加了一个围墙,但我们还需要围墙(“体制”)外的博客。因为,并不表示写作者一定会加入某个特定的圈子,比如facebook,或myspace,可能在别的地方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包括某些意见领袖的。


问题在于像麦田这样的不同意见者,需要发布自己观点的时候,如果一味封闭自己,他自己说不再写博客,我的理解是,不在外部写,是移动到SNS内部的blog写,这样就更增加信息的不对称性,因为有的观点,或思路,或想法,是需要用来交流,碰撞的,正如他要关闭自己的公开博客引发的“争议”一样,一旦关闭了,他(麦田)的观点或想法从哪“冒出来”,出口在哪?毕竟不可能人人都像麦田同学那样换个方式写博客,有人习惯在这写,有人习惯在那写。


显然,麦田的这种超前意识,不太符合当前的草根精神,也就是2.0精神,互动精神,围墙的规则,所形成的“体制”,将更加不对称,这样的情况可能只有一种,运动停止后,“金盘洗手”后(从网络社会消失后),不再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暂且说麦田同学还是互联网草根的“一朵花”,虽然SNS在兴起,但blog不应当如昙花一现,否则产生的结果是


更多的信息不对称。但却因此要求别的作者、用户,都要到某个特定的SNS网站去看某人的文章,显然不太可能。对于一些像采用草根观点或评论的编辑来说,也就可能不能第一时间转载你的“思想”。


SNS网站带来的商机:精准广告营销可能淘金


韩国,网络实名的推行,使得SNS网站的规则成为默认的游戏规则,这个blog就和现在的外部独立blog变得没有多大区别,而麦田先生看到的是现在的规则。


未来互联网游戏规则可能发生变化,虽然不排除未来放大SNS网站的透明度,或开放度,包括隐私度逐步发生变化,像现在谢文的一起网在内的“自一起”社区的形成,集强大的搜索功能在内的,可以满足精准用户的需求,将导致未来垂直市场的广告价值将大大被放大。



SNS作为集成平台,把包括blog在内全都包含其中,几乎成为一个相对封闭圈子的小社会,虚拟“游戏”区,如果把SNS的隐私性排它,则和一个网站的框架:包括CMS,BBS,RSS,BLOG等等在内,没有什么区别;有区别的是,SNS带来了对象的精准,无论是facebook,myspace,还是校内,海内,等等…有可能为未来精准广告的投放预挖了一个很好的“坑”。

2008-07-04

文/苏湘迅


TD(TD-SCDMA)测试在即,距离奥运就剩下一个月了,虽然奥运赛事的八大城市(共十城市)都部署了


TD相关网络,但有的话不得不说,TD测试该哪些人参与测试,已经迫在眉急……但其中诸多个细鲜为人知。


 


中国TD成为3G国际标准之路:一场围追堵打的艰难之路


 


当初中国的核弹试验成功,让中国跻身核俱乐部,让“敌人”不再轻蔑看中国;奥运申办,北京与悉尼,中国以微弱差额落选;法国递火炬,再遭围攻;同样,在TD成为3G通用标准之一的之路上,布满荆棘,项立刚在北邮科技会堂为北邮学子讲解了中国TD成为3G标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TD对我们的战略布局的重要性。


 


打一场3G翻身仗


 


中国为什么要力推自己的3G中国标准TD-SCDMA呢?当欧洲提出的WCDMA标准和美国提出的CDMA2000标准成为3G标准之后,中国如何才能不充当世界电信业”埋单者”和”打工仔”呢?


在1G和2G时代,中国已经付出了不愿回首的高昂代价。1G(模拟系统)时代,整个中国只有六百万用户,基站、交换机、手机全部依靠进口,据中国官方统计,中国的1G为海外设备商创造了超过二千五百亿元人民币(折合约三百二十九亿美元)的收入;


 


而2G(GSM)时代,国内厂商进入市场为时太晚,直至今天,本土企业的份额依旧没有突破百分之十,付出的专利费则是触目惊心的五千亿元人民币!有人甚至说,”中国在2G时代付出的代价,才成就了如高通这样的专利巨人”。


 


据中国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预计,3G在中国投入运营五年的时间内经过市场导入期和成长期,3G用户将达到一点九八亿至二点六六亿,六年内3G运营收入累计将达到一万亿元,3G系统设备市场累计将达到五千九百亿元,3G终端市场累计将达到四千亿元。3G产业在中国将是一个至少一点五万亿的巨大市场。


 


2006年,有报道曾指中国企业需要在3G知识产权方面所付的专利费综合比例将达到百分之十到十七。


这个天文数字,显然是北京不愿承受之重。现在大力倡导”科技自主创新”,我们不能再丧失3G时代的话语权,而中国自主的TD-SCDMA就是最大技术支撑。


 


从3G到4G


 


中国政府希望TD成为一张王牌,使中国企业在面对国际寡头企业设下的专利门槛时,具有一定的跨越能力,以降低整个国家的3G应用投资总额。国内上下游企业在TD芯片与手机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金,


一旦获得成功,根据TD产业联盟的协议,其他国内厂商将共享这一技术专利,这样国内厂商在专利成本上的投入相应会小很多。


 


为了占领未来4G时代的战略制高点、彻底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TD也是一个重要布局。因为中国移动通讯的演进路线已经非常清楚,即4G采用CDMA的延伸技术HSDPA。另一方面,如果TD标准顺利商用,不但可以为中国节省数千亿元专利费,而且还可能为国外厂商追捧,外商得反过来向中国支付专利费!这和2G时代不可同日而语,是北京寄予厚望的”3G翻身仗”。


令国际电信巨头担忧的是,TD最强的”底牌”是十三亿中国用户,只要在中国成功使用,就无法阻挡TD标准战略的进程。一旦TD在中国商用成为现实,庞大的中国市场会促使设备商们主动向TD靠拢。随著奥运会的迫近,为了大力扶持起步晚的TD,北京加紧TD商用测试进程,铁腕推动运营经验最丰富的中国移动上马TD。今年六月,中移动在广州、深圳、厦门等地已建成的WCDMA网络被要求改造成TD试验网络。这样TD在实际组网上又领先了WCDMA、CDMA2000一年以上。


 


第三代移动通信,来自国际的压力


 


无论是国家安全与定位,还是汶川大地震与卫星通信,现代通信系统,崩溃后,该怎么办?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立的卫星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来自国际的压力,用别人的东西,我们的安全,我们的发展,何从谈起?


 


TD发展了,是中国通信业的未来和希望,移动通信业的重任。在移动通信领域,大展宏图。


 


媒体正面宣传TD不够


 


笔者以为,仅仅靠项立刚和他的飞象网的呐喊远远不够,且当前不少媒体还在抓TD的小辫子,而不是正面挖掘TD商用的价值,中国TD成为国际标准,来之不易,作为民族产业,我们不少媒体没有正面关注,还在不断往伤口上撒盐,媒体如何为TD商用服务,如何引导用户,TD商用的门槛有多高,这些该值得媒体们关注。


 


TD企业的熬煎,固然有商业行为,利润所在,但是从民族产业角度来说,我们如何利用3G所带来的商机呢?我们的媒体也值得反思。


 


重庆信科通信的老总,曾经是学校的校长,为了TD产业,放弃了比较舒坦的校长生活,支持TD的自主创新。。。


 


让我们爱TD 首先在于媒体宣传


 


当前十城市部署TD网络,对TD来说,是艰难的起步。如何成为TD的友好用户也好,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使用,支持我们的TD。如何团结更多的用户,加入TD大军,并肩作战,或许是帮助中国TD企业成长之路。


 


带号入网博弈双卡双待之争议


 


在飞象网组织的北邮TD首航现场,很多同学普遍关心的问题是,能否带号入网?


 


 


TD测试于消费大军是谁?


 


TD未来的主力消费大军是谁?虽然移动现在补贴800元,那这些是高端的消费群体,他们有没有时间和精力才参与测试?


 


 


如何让我们来爱TD,准备工作测试工作才刚开始,什么时候才能让我们用TD?如何才能让我们说行?


TD离我们有多远?TD可以做什么?什么人可以消费TD?谁来参与TD测试?奥运TD能做什么?效果如何?TD负载如何?3G国外应用情况,都应当成为媒体关注的话题。


 


我们未来的平台上的内容是基于什么?


 


3G平台,为互联网注入新血,是移动互联网,但未来的主力对象还是互联网吗?国外的情形,韩国的,日本使用3G的情况都值得我们参考。


 


科普TD,宣传TD任重道远 ,媒体义不容辞,如何让我们爱TD,当成为媒体宣传工作的首选。


 


 


本文部分内容有参考《亚洲周刊》秦苏《北京豪赌国产3G 陷专利困局》一文,在此一并感谢。

最近北京开网店有了新规定,要登记云云,于是有人想到了纳税问题,笔者略有一二想法,与大家商讨。


网店,作为电子商务下的新型产物,面向个人的,淘宝,看上去很美,淘宝网店如何纳税呢?逃税和淘宝没有关系吗?


当我们在让租用网店规范化时,对于网店用户的纳税系统着实让我们思考,我想到了国美或大中式的服务,不知道对淘宝是不是种参考?


换句话说,你在国美,或大中,或海龙,或E世界租个柜台,开个“店”,该如何纳税?难道还要开店的自己天天去,或者每月去跑税务部门?显然不是这样纳税的,是统一代扣的,由“地面财务机构”统一进行时。


当然逃税是可耻的,但店中店(柜台),为什么不能偷逃税呢?我们知道偷逃税主观上是不对的,客观上是应该自己主动纳税,但,作为和纳税相关的部门,是不是应该提供便利服务?比如地面财务机构的扣税方式难道不值得我们参考吗?


曾经的淘宝用户彤彤案,难道淘宝就没有责任?回到上文,淘宝如果不主动帮在淘宝开店的用户纳税,淘宝难逃干系!为什么这么说?你去国美,大中,买东西,就是主动给你开发票,但是好多店铺和国美、大中,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就如海龙,鼎好的柜台卖场一样!一个是网上,一个是生活中,但是卖的东东,无论是虚拟的,还是实际的,都应当纳税,出租虚拟“柜台”的,同样需要建立纳税渠道。


原题:淘宝式网店纳税初探 纳税和淘宝真的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