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湘迅
TD(TD-SCDMA)测试在即,距离奥运就剩下一个月了,虽然奥运赛事的八大城市(共十城市)都部署了
TD相关网络,但有的话不得不说,TD测试该哪些人参与测试,已经迫在眉急……但其中诸多个细鲜为人知。
中国TD成为3G国际标准之路:一场围追堵打的艰难之路
当初中国的核弹试验成功,让中国跻身核俱乐部,让“敌人”不再轻蔑看中国;奥运申办,北京与悉尼,中国以微弱差额落选;法国递火炬,再遭围攻;同样,在TD成为3G通用标准之一的之路上,布满荆棘,项立刚在北邮科技会堂为北邮学子讲解了中国TD成为3G标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TD对我们的战略布局的重要性。
打一场3G翻身仗
中国为什么要力推自己的3G中国标准TD-SCDMA呢?当欧洲提出的WCDMA标准和美国提出的CDMA2000标准成为3G标准之后,中国如何才能不充当世界电信业”埋单者”和”打工仔”呢?
在1G和2G时代,中国已经付出了不愿回首的高昂代价。1G(模拟系统)时代,整个中国只有六百万用户,基站、交换机、手机全部依靠进口,据中国官方统计,中国的1G为海外设备商创造了超过二千五百亿元人民币(折合约三百二十九亿美元)的收入;
而2G(GSM)时代,国内厂商进入市场为时太晚,直至今天,本土企业的份额依旧没有突破百分之十,付出的专利费则是触目惊心的五千亿元人民币!有人甚至说,”中国在2G时代付出的代价,才成就了如高通这样的专利巨人”。
据中国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预计,3G在中国投入运营五年的时间内经过市场导入期和成长期,3G用户将达到一点九八亿至二点六六亿,六年内3G运营收入累计将达到一万亿元,3G系统设备市场累计将达到五千九百亿元,3G终端市场累计将达到四千亿元。3G产业在中国将是一个至少一点五万亿的巨大市场。
2006年,有报道曾指中国企业需要在3G知识产权方面所付的专利费综合比例将达到百分之十到十七。
这个天文数字,显然是北京不愿承受之重。现在大力倡导”科技自主创新”,我们不能再丧失3G时代的话语权,而中国自主的TD-SCDMA就是最大技术支撑。
从3G到4G
中国政府希望TD成为一张王牌,使中国企业在面对国际寡头企业设下的专利门槛时,具有一定的跨越能力,以降低整个国家的3G应用投资总额。国内上下游企业在TD芯片与手机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金,
一旦获得成功,根据TD产业联盟的协议,其他国内厂商将共享这一技术专利,这样国内厂商在专利成本上的投入相应会小很多。
为了占领未来4G时代的战略制高点、彻底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TD也是一个重要布局。因为中国移动通讯的演进路线已经非常清楚,即4G采用CDMA的延伸技术HSDPA。另一方面,如果TD标准顺利商用,不但可以为中国节省数千亿元专利费,而且还可能为国外厂商追捧,外商得反过来向中国支付专利费!这和2G时代不可同日而语,是北京寄予厚望的”3G翻身仗”。
令国际电信巨头担忧的是,TD最强的”底牌”是十三亿中国用户,只要在中国成功使用,就无法阻挡TD标准战略的进程。一旦TD在中国商用成为现实,庞大的中国市场会促使设备商们主动向TD靠拢。随著奥运会的迫近,为了大力扶持起步晚的TD,北京加紧TD商用测试进程,铁腕推动运营经验最丰富的中国移动上马TD。今年六月,中移动在广州、深圳、厦门等地已建成的WCDMA网络被要求改造成TD试验网络。这样TD在实际组网上又领先了WCDMA、CDMA2000一年以上。
第三代移动通信,来自国际的压力
无论是国家安全与定位,还是汶川大地震与卫星通信,现代通信系统,崩溃后,该怎么办?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立的卫星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来自国际的压力,用别人的东西,我们的安全,我们的发展,何从谈起?
TD发展了,是中国通信业的未来和希望,移动通信业的重任。在移动通信领域,大展宏图。
媒体正面宣传TD不够
笔者以为,仅仅靠项立刚和他的飞象网的呐喊远远不够,且当前不少媒体还在抓TD的小辫子,而不是正面挖掘TD商用的价值,中国TD成为国际标准,来之不易,作为民族产业,我们不少媒体没有正面关注,还在不断往伤口上撒盐,媒体如何为TD商用服务,如何引导用户,TD商用的门槛有多高,这些该值得媒体们关注。
TD企业的熬煎,固然有商业行为,利润所在,但是从民族产业角度来说,我们如何利用3G所带来的商机呢?我们的媒体也值得反思。
重庆信科通信的老总,曾经是学校的校长,为了TD产业,放弃了比较舒坦的校长生活,支持TD的自主创新。。。
让我们爱TD 首先在于媒体宣传
当前十城市部署TD网络,对TD来说,是艰难的起步。如何成为TD的友好用户也好,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使用,支持我们的TD。如何团结更多的用户,加入TD大军,并肩作战,或许是帮助中国TD企业成长之路。
带号入网博弈双卡双待之争议
在飞象网组织的北邮TD首航现场,很多同学普遍关心的问题是,能否带号入网?
TD测试于消费大军是谁?
TD未来的主力消费大军是谁?虽然移动现在补贴800元,那这些是高端的消费群体,他们有没有时间和精力才参与测试?
如何让我们来爱TD,准备工作测试工作才刚开始,什么时候才能让我们用TD?如何才能让我们说行?
TD离我们有多远?TD可以做什么?什么人可以消费TD?谁来参与TD测试?奥运TD能做什么?效果如何?TD负载如何?3G国外应用情况,都应当成为媒体关注的话题。
我们未来的平台上的内容是基于什么?
3G平台,为互联网注入新血,是移动互联网,但未来的主力对象还是互联网吗?国外的情形,韩国的,日本使用3G的情况都值得我们参考。
科普TD,宣传TD任重道远 ,媒体义不容辞,如何让我们爱TD,当成为媒体宣传工作的首选。
本文部分内容有参考《亚洲周刊》秦苏《北京豪赌国产3G 陷专利困局》一文,在此一并感谢。